>>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1 -> 先行区 -> 文字头条
守护绿水青山 建设美丽银川
2021-11-09 13:02:15   
2021-11-09 13:02:15    来源:银川日报

  黄河安澜,惠泽银川。记者 李靖 摄

  一方好山水,满眼皆风景。

  初冬的银川,风轻云淡,暖阳高照,芦花疏影照水,白杨落叶缤纷,柳树顽强地摇曳着满枝金色,恰如一幅幅油画。美景背后,是银川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锦绣答卷。

  在前不久,银川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上作出了《设立“银川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的决定》,率先在全国以立法形式将每年6月设立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并以珍惜黄河、呵护黄河、保障黄河安澜作为首要任务。

  近年来,银川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银川摆在黄河流域乃至更大区域去考量,按照“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总体目标,提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坚决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补齐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短板,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加法”添绿,描绘城市底色

  清晨,温暖的阳光洒在运动公园的跑道上,伴随着初冬的暖阳,人们用晨跑的方式开启崭新的一天。

  近年来,银川市在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防护林等重点区域造林25.7万亩加强生态绿化,对40处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点和外围11处非煤矿山、遗留矿坑、无主渣台进行治理修复,生态恢复治理面积2924亩。银西河水系连通工程30公里生态廊道如期建成,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4%,城区园林化、通道林荫化、农田林网化的“大生态”格局基本形成。建成5个国家湿地公园,植树造林9.26万亩,建成小微公园6个,生态一体化修复不断加快,绿色发展的生态底色不断擦亮。

  尤其是近两年,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了森林防火监测系统和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了一键报警和应急联动反应等智慧保护功能,重点围绕废弃矿山整治及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修复等工程,利用遥感技术,基于多源卫星遥感影像、结合地面气象数据、无人机航拍影像,对贺兰山东麓林地、草地、水体、湿地、湖泊、土地利用等开展规范、长期和连续的监测,形成具备贺兰山东麓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以及业务服务为一体的生态监测评估业务体系。

  如今,从银川出发沿山路向贺兰山深入,昔日一辆接一辆的运煤车早已不见,曾经破败的矿坑如今正透出被科学修复后的模样。山峰间还偶尔掠过几只岩羊的身影,沙沟里的灌木一年比一年多,蒙古扁桃、贺兰山丁香等保护植物也逐年增多。山涧潺潺、林涛阵阵,贺兰山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一件件工作的落实,一点点成绩的取得,体现了全市重拳出击守护生态环境,提高群众满意度、获得感的信心和决心。

  “减法”治污,妆点锦绣山河

  冬日里,在黄河岸边嬉戏、觅食的水鸟形成银川独特的一道风景。近年来,银川市加大黄河湿地保护以及城市环境治理力度,每到冬日,蓝天之下,候鸟、高楼、游人、河水,交织成一幅美丽画卷。周末在此休闲散步的市民,尽情享受着蓝天、白云和清新的空气,“近几年银川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空气也更好了。”散步的市民说出自己的切身感受。

  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不仅是群众的共同感受,更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佐证:前不久,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今年前9个月全区城市环境质量状况排名:按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变化率排名,银川市改善幅度最大。

  今年,为了打好“蓝天保卫战”,银川启动实施了宁夏电投清洁能源智慧供热、贺兰县城镇集中供热等项目;降低煤炭消费比重,稳步推进兵沟200MW光伏发电10个新能源项目开工建设;拆除燃煤锅炉两台,实施“煤改电”“煤改气”21台。并推动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升级改造,强化VOC和NOx协同减排,完成3条水泥熟料生产线超低排放改造,开展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攻坚,实施VOC专项治理,全市26家重点VOC企业开展“一企一策”综合整治。在治尘方面,开展了扬尘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城市建成区机械化清扫率达95%。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银川市建设处理能力30万m/d出水标准为准Ⅳ类的第一再生水厂,目前进入调试阶段;推进污水处理设施规范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强化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强化医疗废水、城镇污水等主要监管节点,规范医疗废水应急处理、杀菌消毒要求,严防新型冠状病毒通过粪便和污水扩散传播。在黑臭水体整治方面,综合运用源头治理、中段连通截污、末端治理、全域净化等措施推进黑臭水体整治,严格落实“河长制”,实施银新干沟、第二排水沟等黑臭水体整治提升示范项目建设,发挥示范效应。

  银川市因水而生,得水而盛,缘水而美。为了实现人与水、湖与城的和谐共处,银川市以全国第一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大河湖水系连通,构筑绿色水网体系,加快水生态修复,打造宜居环境,铁腕治污,改善水环境质量,聚力“长”治,全面推行“河长制”,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逐渐成为现实。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作为首府城市的银川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始终走在前列,作出表率,用实干交出了自己的绿色答卷。

  “乘法”聚力,解码发展方式

  初冬季节的黄河岸边,“原生态”的底色愈加清丽,自然质朴的湿地风光,尽收眼底的美丽让人挥之不去……

  周末,从银川市区出发,沿北京路向东经过滨河黄河大桥时,你会发现自己忽然“跌”入了一派田园风光之中。这里百余公里的黄河岸边,分布着水洞沟、黄沙古渡、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黄河外滩公园、黄河横城等10多个边界相连、景观各异、功能多样的旅游景区,已成为市民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这里,江南水乡与大漠风光自然融合,黄河、长城“两龙相交”,长河、大漠、戈壁、草原构成独特的黄河人文景观。长期以来,银川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黄河文化旅游,不仅增亮了自然生态的底色,也奏响了文化旅游的融合曲。

  近年来,银川市积极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新路径,通过变废为宝、点石成金、破茧成蝶、育新注能,培育发展生态经济,持续释放城市发展红利,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

  “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大生态战略,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全面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完善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机制,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贡献力量。”银川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通过多年的努力,生态优先已成共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初见成效,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城市品牌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银川绿色发展脚步也更加坚定。(记者 鲍淑玲)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张静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